以美育人先育己 让校服成为美育载体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Ysi3zHqggN-yoafmFtRqg
|
作者:内容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发布时间: 2024-11-14
|
2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校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旨在提升校服质量安全,推动市场开放公平,使校服成为“美育教科书”。校服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也是教育公平的载体,有助于减少社交压力和攀比心理。校服的设计和定价也考虑到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通过提供高质量、学生喜爱的校服,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校服的美观程度和功能性日益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反映了校服改革的积极成果。
近日,有学生身着印有敦煌壁画元素的校服,在课中跳着优美桌面操的视频引发关注。据了解,课桌操和校服都是学校联合专业人士,根据敦煌元素设计出来的,是学校实践敦煌文化进校园的方案。
而在不久前的毕业季,2024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几位女生在校园操场大方唱起《离别开出花》,火爆全网。得体、美观的校服,优雅、自信的气质,两者相得益彰,校服的美育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校服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近年来,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校服管理机制,科学规划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管理政策,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努力保障校服质量安全,切实推动校服市场开放公平,让校服成为穿在身上的“美育教科书”。

“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尚,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校服是“会说话”的,它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校服看似是一件简单的服装,实则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安全,更彰显着学生的气质,涵育着教育之美。而校服于学生而言,是隐性的学习资源;于学校而言,是流动的学校文化名片,从视觉感知到办学理念,助力学校品牌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看,校服也是社会的教育公平的载体之一。美育浸润的对象不只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和学校。要真正实现浸润学生与学校的目标,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美育人先育己”。通过改变学校视觉识别效果,孩子们每日穿着的校园服饰,把美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从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校服具有教育承载意义,需要满足所有学生的穿着需求,因此也决定了校服的定价不应该过高。一套孩子爱穿的校服,其实能大大减轻家长的负担:“初高中生这个阶段,买衣服比较尴尬,服装厂家知道孩子们都穿校服,也不生产青少年装,但孩子不可能365天都穿校服,家长就得去成人部给孩子买衣服。但现在,好的面料、好的款式、好的设计,根本就不便宜,所以一套好的、孩子爱穿的校服,看起来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其实是给家长省钱。”该校服中包括衬衫、西服上衣、裤子/裙子,纯羊毛背心,领带/领花,总价为760元。之前由于没有统一制服,学生们出席正式场合都是租用衣服,每年也不少花钱。事实上,学生可以在整个学年或更长时间内重复使用它,这相对于购买大量日常服装来说更经济实惠。另一方面,校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外观,这有助于减少因服装差异而引起的社交压力或攀比心理。它使所有学生看起来更加平等,有助于建立一种团结和互助的校园文化。近年来,各大媒体在开学季新闻中生动展现了学子们青春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校服的与时俱进。校服的美观程度日益提升,不仅质量普遍提高,而且其在培育校园文化、塑造学生气质、提升美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家长和学生们对于校服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这无疑是对校服改革成果的最好肯定。内容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转载于以美育人先育己 让校服成为美育载体